薪酬是專業而復雜的,任何模塊的方法和操作細節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,包括薪酬調查、薪酬總額、薪酬模式、工作評估、薪酬核算、薪酬支付、薪酬調整和薪酬總結。
工資也不能一成不變,每隔三五年,工資制度就要優化升級,改革過程中有哪些雷區?又該如何避免?同大家分享一些經驗。
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性?
視角不同,公平性的結論就不同。一般看公平性,有兩個視角,內部公平和外部公平。
在完全公平的市場環境下,外部公平具有標桿價值。如果因素稍有變化,就會失去公平。例如,地區、行業、企業屬性、規模和盈利能力都會影響工資的絕對價值。因此,絕對的外部公平只有參考價值,沒有實際意義。
所以外部公平性,不僅要考慮行業類型、業務類型,同時需考慮人才的成長背景、發展模式,更要考慮不同單位的工作強度、工作產出等維度,多方位開展,以單位勞動價值貢獻的概念進行相對性市場對標,避免陷入薪酬數據的“絕對主義”。
內部公平不是薪酬分配的“大鍋飯”和“平均主義”。我們應該做好崗位價值的評估。通過尋求內部認可的標準,我們應該明確企業內部核心骨干對崗位價值的排名。如果我們有共識,我們就會有公平。
我們還應該建立一個績效管理體系,創造一個內部公平的氛圍,獲得更多的工作和更好的工作,從價值創造的角度思考公平,優先考慮核心職位——價值創造者——持續奮斗者。
如何合理降薪?
對于員工來說,薪酬沒有絕對值,只有相對值。
在總量增加的前提下,做好內部調整,將增量資源傾向于核心崗位和骨干,體現戰略和價值取向。
在工資總額不增加的前提下,可以進行結構化調整,改變固浮比,將原浮動部分增加到固定部分,實現明升暗降。舉例:張三固定5萬,獎金5萬,固浮比為5:5,調整為6:4后,張三固定5.5萬,獎金3.67萬,總額從10萬降低為9.17萬。
不增加,將通用性和輔助性人才的薪酬水平降低,將資源傾向于核心群體,有壓力有升。
但是,要避免降低固定工資,確實需要降低,要做好風險防控的充分準備。
短期激勵與中長期激勵如何平衡?
薪酬具有很強的指導性,作為稀缺資源,其節奏的分配,也會給企業帶來相關的價值或副作用。
短期激勵與中長期激勵如何平衡?一方面,從企業發展階段、企業發展初期、資源短缺、有效資金投入職業發展,人才回報自然減少,可以利用中長期激勵手段鼓勵人才短期收入長期,將人力資本附加到企業資本,獲得超額收入。企業成熟期,現金流穩定,發展速度平緩,可獲得更多獎金,避免后續“拖車人”與“騎車人”之間的矛盾。
除了資源,我們還應該關注人才。對于能夠長期同步成長和發展的人才,我們應該支持中長期激勵手段。對于普通人才,短期激勵可以有效降低“實際成本”。
成熟型企業的中長期激勵資源如何配?根據規定,國有企業的年收入不得超過40%,民營企業的年收入不得超過40%-100%。
創業期企業的中長期激勵資源如何配?相信夢想的力量,讓人才博出成千上萬倍回報。
如何實現新老員工的動態平衡?
由于新老員工入職節點不同,可能會出現新員工工資高于老員工的情況。如果他們不了解別人,他們會說倒掛現象嚴重是因為市場工資水平的變化。懂的人則知道,薪酬難道不應該隨著市場水平不斷調整薪點表么?
假設出現倒掛,怎么解決?一個想法是,在改革的時候,老員工的工資一步一步提高,大家都很開心,但是只有老板不開心,因為會有很多額外的工資成本,這是不可取的。
第二種思路,構建薪酬體系,在動態中平衡,在系統中平衡。由于市場水平高,新員工工資高,但入職晚,因此加薪優先給老員工加薪,慢慢縮小差距,甚至超越新員工。這是動態中平衡。
在系統中,除獎金外,還有績效考核結果、年終獎金系數、特殊獎勵計劃和中長期激勵,可作為老員工的激勵模塊。
除了金錢,還有人才發展和崗位晉升計劃,為老員工提供更多的培訓和機會,讓老員工快速進入管理崗位和專家崗位。
此外,非物質激勵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,可以充分尊重和認可老員工,實現自我價值,帶來金錢無法替代的心理效應。
如何減少薪酬改革時員工的阻力?
任何人都是講道理的,關鍵看你講的是不是真正的道理。
為了減少薪酬改革的阻力,首先要制定一個好的計劃,考慮薪酬改革計劃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,明確相應的對策和計劃,做好準備。
第二,薪酬的邏輯應該被徹底解釋,這樣員工才能真正理解薪酬改革的意義。對于他們自己的價值,他們應該讓大多數員工明白薪酬取向是更多的工作和更多的收獲。
第三,我們應該進行更多的溝通和溝通。員工應充分表達不同的聲音。溝通應及時、充分。方法、邏輯和理性。90%的問題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。
最后,做好內部調解,建立意見領袖,引導工資改革員工呼吁有利,阻力自然越來越小。
薪酬改革的合理誤差范圍是多少?
薪酬改革牽涉大量的測算工作,有測算就必然有誤差,從經驗來看,3%-5%的誤差是合理范圍內的誤差(+3%或5%,而非-3%或5%)。
合理的誤差有兩個使用價值。一方面,它有利于模糊匹配原始系統和新的薪酬系統,提高方案的著陸性和可操作性。另一方面,你可以嘗試增加工資總額的一部分,蒼蠅肉也是肉。
至于能否做到1%以內的極致誤差?可以做到,反復計算,整理所有員工的信息,找到合理的檔案標準,盡量避免誤差,有特殊情況,然后進行特殊霜分析。但要承受員工薪酬高低的結果,可能會增加薪酬阻力,增加薪酬方案的設計難度,得不償失。
Copyright C 2009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678美業人才網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2130678號
地址:廣州市黃埔區黃埔東路葵龍尾街5號308房 EMAIL:2996570366@qq.com
人力資源證: (粵)人服證字【2023】第0112004423號
Powered by 鑫美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