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幾個月前媒體報道稱,讓大學生脫去長衫,引起了眾怒。不過大家注意到沒有,當時媒體說的是2023級的畢業生,而現在已經是2024級學生了。數據已經不再公布了,但從網上的言論來看,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有些蕭瑟。
一方面,中國的教育競爭非常激烈,很多人為了跨越階層、實現美好人生而努力學習。但是另一方面,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卻感到失望和絕望。有些人甚至認為,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上大學,最終只是為了去當保安,這是很不值得的。
其實大家如果平時看B站,就能感覺到最近一兩年以來觀念的變化。作為大學生的主要聚集區,B站的氣氛好像一夜之間變得悲觀起來。以前大家都很自信,但到了今年就多多少少有點垂頭喪氣。
原因并不復雜。第一批畢業生是去年,正趕上疫情防控最嚴的一年,很多畢業生無法參加面試,很多人根本就沒找工作。今年雖然解封了,但碰上了史上最難找工作的年份。盡管每年都說那一年是最難就業年,毫無疑問,今年才是真正的困難時期。整個社會被一種悲觀主義的氛圍所籠罩,甚至很多人說不上來到底為啥悲觀,反正就是悲觀。于是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加入了“不消費不買房,不生孩子不結婚”這個跨地域宗教。
然而,我們不能忽視中國近幾十年的迅速崛起。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,最關鍵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準確把握住了自己在全球的定位,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——人口眾多、收入低下。改革開放之初,我們的平均收入甚至比菲律賓還低很多。但我們生產廉價產品,通過國際貿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這種策略至今仍然有效。因此,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,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,努力尋找機會并積極面對挑戰。
? 版權聲明
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,未經允許請勿轉載。
THE END
暫無評論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