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肝不好,腳知曉”,艾菩蓉全息艾灸來幫忙!

俗話說:“肝臟不好,未老先倒”肝臟是人體五大重要器官之一,不僅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,而且是排血、儲血的重要器官。具有疏通、通便、儲血、調節血容量等功能。肝經是從腳經子宮、生殖區,到胸、頭、眼的經絡。它掌管人體的情緒,肝氣上行為乳下行通經血。接下來分享幾個艾菩蓉全息艾灸護肝補肝的重要穴位,一起守護我們的肝臟健康。

 

艾菩蓉

 

1、太沖穴

太沖穴,中醫針灸穴位之一,出自《靈樞》,足厥陰肝經的第3個穴位。該穴在足背側,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。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,是肝經的原穴,大約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,按摩刺激太沖穴,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,使肝臟功能正常。

 

太沖穴是肝經氣血運行的根源所在,經常對其進行艾灸,可以激發肝經的原氣,促進肝經氣血的運行,以此來補肝養肝。再者,肝主經絡,經常艾灸可以改善季肝血不足,改善四肢無力。

 

2、三陰交

三陰交穴,十總穴之一。所謂“婦科三陰交”,顧名思義此穴對于婦癥甚有療效,舉凡經期不順,白帶,月經過多,過少,經前綜合癥,更年期綜合癥等,皆可治療;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,因此應用廣泛,除可健脾益血外,也可調肝補腎。亦有安神之效,可幫助睡眠。

 

3、大敦穴

出《靈樞·本輸》。別名水泉、大順。一說“足大指爪甲根后四分節前”(《針灸集成》)。敦,厚也。在足大趾端,喻其趾端敦厚;又穴當厥陰之初,厥陰根于大敦,穴處脈氣聚結至博至厚,故稱為大敦。正坐伸足或仰臥位,從拇趾趾甲外側緣與基底部各作一線,于交點處取穴。

 

全息艾灸

 

4、行間穴:

行,循行,穴在第1、第2趾趾間縫紋端,喻脈氣行于兩趾之間,而入本穴,故名行間?!靶虚g穴”它是一個火穴,肝屬木,木生火,如果您肝火太旺,就瀉其心火。而“行間穴”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。春天肝火盛,多揉“行間穴”,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。

 

艾灸行間穴對于疏肝理氣,調暢氣機很有幫助,比較適合肝郁氣滯或肝火旺的人。臉色發黃的女性經常艾灸這個穴位,有助于改善皮膚狀況。對于肝病患者來說,艾灸行間穴雖然不能根治肝病,卻能疏通肝經,調暢氣血,改善肝功能,對于緩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。

 

5、期門穴

期門穴位于乳頭正下方,第6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期門穴屬于足厥陰肝經;也是肝的募穴,是肝經、脾經、陰維脈的交會穴,有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和胃、化痰消積之效。

 

今天“‘肝不好,腳知曉’,艾菩蓉全息艾灸來幫忙”話題資訊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,想要了解更多艾灸養生資訊就請關注艾菩蓉,一個專注為中醫養生行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、發展綜合服務、解決客戶提出要求的艾灸產品品牌。

    ? 版權聲明
    THE END
   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    點贊5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