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之所有者,血與氣耳。”——出自《黃帝內經》。氣和血是人體生命的基礎,氣血不足會導致人體內臟功能下降,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、身體疲勞、頭暈、心悸、外表憔悴、免疫力下降、虛弱等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氣血不足,因為女性面臨月經、懷孕、分娩、哺乳等這將大大消耗氣血。臟腑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氣血滋養,這會讓你老得更快!
那么,氣血不足怎么調理?可艾灸5處益氣養血氣血關系到我們的外貌和健康狀況。如果氣血不足會導致早衰,容易生病。因此,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補氣養血。人體自帶“補穴”,艾灸在這些穴位上,借助艾草的純陽特性和艾灸的溫熱刺激,通過經絡的傳導,可以起到調節氣血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
- 氣海穴
氣海為先天元氣匯聚之所,中醫里有“氣海一穴暖全身”之說,艾灸此穴能溫陽益氣、強身補虛。
- 脾俞穴
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,而脾俞穴是脾臟經氣轉注輸入之所,《針灸穴名解》指出:“脾俞穴與脾相應,可健脾利濕、益氣統血。”
- 膈俞穴
膈俞穴乃八會穴之血會,既可用于調節和血相關的問題,同時也能起到活血、補血之功。
- 太沖穴
肝藏血,主疏泄,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。太沖穴是肝經原穴,經常對其進行艾灸,有疏通經氣、養肝調血的作用。
- 三陰交
艾灸三陰交穴,可調補肝、脾、腎三經經氣,使先天之精旺盛,后天氣血充足。
艾灸的同時,在飲食調養方面建議多吃南瓜、山藥、蓮子、紅棗、枸杞、龍眼、烏雞肉、豬肝、花生等,這些都是對氣血友好的食材,能夠幫助你養出好氣色。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還要盡量減少熬夜,生氣,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,防止氣血消耗。
? 版權聲明
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,未經允許請勿轉載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