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的3大委屈瞬間:是誰扎心了?我不說

樂幫懸賞

在我的微信上有一個群聊,叫做“情感吐槽群”,是做了這么多年HR,認識了幾個聊得來的同行。小組的主要功能是取笑我們平時工作中的煩惱,發泄情緒,互相安慰和解釋。

有一天,Z朋友因為“夾板氣”在群里倒苦水,引發了我們對HR職業的重新定義。其中一位朋友說,HR是一個“高風險”的職業,要有勇敢無畏的工作精神。

例如,不要害怕因為“知識盲區”而被嘲笑;準備好被同事抱怨或瞄準;敢于在關鍵時刻為公司承擔“風險”,需要有“冒險”精神,才能做人力資源工作。

如果你不相信,你可以看看下面我經歷過的這些真實案例,也許作為同齡人,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。

 

因“知識盲區”被嘲諷

要越挫越勇

 

記得當時,我剛進外貿行業時,就遭遇過被應聘者嘲諷。

當時,因為我剛剛接觸到外貿行業,對這個行業的習慣性語言知之甚少,所以當候選人問我們公司的業務時,是“to B”(指企業對企業的經營行為)還是“to C”(指企業對消費者的商業行為),我真的不明白。

于是,連說不好意思,自己不明白。沒想到,輕蔑的嘆息和無情的一句話從電話那邊傳來:“你不明白嗎?哦,對不起,我覺得你們公司可能不適合我。”

當時,我只是感到尷尬、沮喪和憤怒,只是為了保持公司的形象,或者假裝不在乎完成電話。

很快我就讓自己平靜下來,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缺乏專業精神造成的。而對方可能會覺得一個人力資源甚至不知道基本業務也在招聘,可見公司水平有限,所以說話不遜。

從那以后,我努力學習和記錄這方面的知識,向外貿同事請教“行話”,甚至在跨境平臺上練習了幾次。果然,以后再等面試外貿人員時,我增加了很大“底氣”。

在招聘過程中,人力資源代表公司。如果你沒有通過專業考試,你不僅會影響招聘效果,甚至會被嘲笑。然而,沒有人是完美的。我們總是缺乏知識或出丑。但我們應該明白,這不是一件壞事。只要我們把它變成一種學習監督,在“羞恥”面前變得更加沮喪和勇敢,我們就能借此機會提高自己。

 

遭遇同事埋怨或針對

要設法贏得“共情”

 

假如我問你:你認為在HR工作中,哪一部分最讓你頭痛?答案是:在獎懲制度中實施懲罰。

以我之前在某個單位發工資的某個月,我經歷了一件事。

事實上,這位同事每個月都有違紀的“樂捐”,只是那個月的金額有點大,他心存怨言,似乎有機會發泄。于是,就揪住一次因加班到凌晨,而第二天遲到被扣款的事找我理論。我跟他說,遲到扣款是公司規定的,如果真的有特殊情況,可以找領導特別批準。但是他知道自己犯了明顯的錯誤,于是憤怒地離開了。

誰的“奶酪”被感動了,誰心里沒有抱怨?但由于工作職責,HR因類似的事情而被抱怨或憎恨是很常見的。因此,在處理問題的時候,要記得表現出自己的不得已和無能為力。

例如,在語言上安慰受到懲罰的同事,并從個人角度表達他們的理解,但從工作的角度來看,這是最后的手段,因為他們只是系統的執行者,這可以使他們怨恨的矛頭從人力資源本身轉向系統規定;

再比如,當同事犯錯處在兩種處罰結果的邊界,可根據情況合理歸類到較輕那一類,如此,懂事理的同事就會心存感激。

作為人力資源部,人力資源部不可避免地會因為處理“冒犯他人”的工作而冒著被抱怨或瞄準的風險。然而,我相信,只要我們以溫和的態度和適當的腳本技能贏得雙方與我們的“同理心”,我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矛盾。

 

敢于關鍵時刻替公司攬風險

不糾結委屈與否

 

以前的職業生涯中,還有一件事,就是一位有嚴重違紀行為的同事離職不體面,部門領導扣除了他的部分表現。他來到公司理論,結果雙方都吵了起來,場面一度僵化,離職同事一怒之下提起仲裁。

之后,公司收到仲裁通知,即將進行“訴訟”。于是,為了讓事情平靜下來,部門經理找到了我,讓我站出來和離職的同事溝通,謊稱我犯了一個錯誤的績效數據,試圖私下解決。

離職同事決定去仲裁,因為部門經理態度傲慢。而我,并非與之發生沖突的當事人,因此如果我承擔責任,那么沖突的程度就會大大降低,私下解決問題就有可能實現。

這不是我的原因,而是讓我道歉。誰愿意把這種事情放在身上,這難道不明顯讓人受委屈嗎?但目前,“大敵”的個人不滿是什么?為了避免公司仲裁的疲勞,我不得不堅持微笑。幸運的是,我以前和離職的同事關系很好,所以我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
趙顯坤在電視劇《理想之城》中說:不要太執著于對與錯,因為職場上除了對與錯之外,還有利弊。

深以為然。

因為作為公司來說,事情是誰的對錯不重要,關鍵是看能不能解決問題,或是在權衡利弊后如何更有利地解決問題。特別是像人力資源這樣的工作性質,在關鍵時刻承擔風險,以換取公司的和平與穩定,而不是糾結于是否受到委屈,這是別無選擇的,也是工作的“潛規則”。

經濟學教授薛兆峰曾經說過:沒有工作不難,不委屈,但只要薪水足夠,就可以是最喜歡的工作。

作為人力資源部,雖然我們在工作中經常受委屈,或者被同事誤解和拒絕,甚至在關鍵時刻“承擔責任”,但只要把每一個困難都當成成長的回報,我們的價值就會不斷擴大,真正的經濟回報也會上升。我相信我們會更加熱愛這個職業。

最后,我希望所有的人力資源部門都能樂觀地面對工作問題,冷漠地面對每一個不滿,讓自己有一種敢于解決“高風險”問題的工作精神,在挫折面前成長,變得更強大!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1 分享
評論 搶沙發
頭像
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!
提交
頭像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

    暫無評論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