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悉,氣血是生命之本,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和一個生病的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氣血。俗話講的“斷氣”,說明一個身體的死亡,沒有氣就沒有生命,由此可見,這個氣血是很重要的。
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。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,引起早衰。氣虛則畏寒肢冷、自汗、頭暈耳鳴、精神萎靡、疲倦無力、心悸氣短、發育遲緩。血虛可見面色無華萎黃、皮膚干燥、毛發枯萎、指甲干裂、視物昏花、手足麻木、失眠多夢、健忘心悸、精神恍惚。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,氣就是陽光,血就是雨露,二者共同作用于人體,使其茁壯成長。一旦氣血不足,將導致人體機能全面性潰敗。
血是氣的載體,同時也是氣的營養來源。因此,氣在沒有血的情況下不可能獨自存在。臨床上血虛會使氣的營養無源,導致氣亦虛。血脫則使氣無所依附,從而氣也隨之而脫。因此可見,氣和血有很大的關系,相互牽連,密不可分,所以,我們在補氣的時候不要忘記補血,補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補氣。
中醫補氣補血有妙方
(一)中醫補氣法
中藥補氣:黃芪,人參,黨參,太子參,黃精,西洋參,白術等。
成藥補氣:補中益氣丸,十全大補膏,歸脾丸,參苓白術丸等。
艾灸補氣:足三里,神闕,關元,脾俞,氣海,百會肺俞等。
針灸補氣:足三里,百會,三陰交,氣海,關元,脾俞,肺俞等。
藥茶補氣:人參靈芝茶,黃芪枸杞茶,洋參麥冬茶等。
藥膳補氣:黃芪心肺湯,人參燉母雞,黨參燉排骨等。
飲食補氣:海參,雞蛋,紅棗,牛羊胎盤,芡實,山藥,蓮子等。
運動補氣:氣功,太極,導引,武術,健身操,適當活動等。
(二)中醫養血法
草藥養血:當歸、何首烏、阿膠、熟地黃、枸杞子、黃芪等。
成藥養血:十全大補膏、歸脾丸、復方阿膠漿、當歸補血膏等。
飲食養血:桂圓、老母雞、紅棗、雞蛋黃、豬肝、瘦肉、魚類等。
藥茶養血:當歸桂圓茶、枸杞黑芝麻茶、酸棗仁茶等。
藥膳養血:黃芪當歸燉老母雞、當歸羊肉湯等。
針灸養血:足三里、三陰交、脾俞、血海、膈俞等。
艾灸養血:足三里、三陰交、神闕、中脘、血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