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養生聚焦:入秋艾灸養生要點

出伏之后,炎熱漸消,秋意漸起,我們該如何養生呢?是否還可以繼續艾灸呢?三伏天艾灸是順應天時、養陽保健的好時機,首先,中醫養生講究持之以恒,艾灸一段時間取得成效之后更應繼續艾灸以加強鞏固,此時放棄容易前功盡棄。

 

中藥養生

 

其次,出伏之后迎來秋季,秋季氣候多變,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時期,艾灸可以溫經養肺,對人的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,所以,出伏之后我們依然要堅持艾灸。

 

《黃帝內經》有載:秋三月,此謂容平,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收之道也。

 

肺主秋季,肺屬金,主皮毛,所以“好皮膚,肺做主。”從季節養生角度看,秋季最宜養肺。另外秋季主收,燥為秋季之主氣,而肺為“嬌臟”,不耐寒熱。秋季干燥,氣燥傷肺,因此需要潤燥、降火、潤肺。

 

秋季五行屬金,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肺也屬金,此時肺經當令,所以秋季艾灸肺經上的肺腧、合谷、太淵、膻中、氣海等穴位可以起到調肺氣、潤肺陰、降肺火、去肺燥的效果,對于干咳少痰、便秘、皮膚干燥等癥狀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。

 

艾灸養生

 

除了肺,還有胃!因為熬過了上蒸下煮的三伏天,無病也是三分虛,精神疲倦,無精打采,秋乏來襲!過往的濕熱環境損傷了人體的脾胃功能,氣血虧虛是顯而易見的,還沒等調整過來,秋燥又來了,早晚溫差加劇,一不小心秋冬常犯的病也一股腦兒的尋來了,過敏性鼻炎、感冒、咳嗽等等。

 

現在,不要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肺上,以為養好肺就萬事大吉了。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:外感頻繁的人,一定是正氣不足,是脾胃虛弱導致的,此時一定要培補脾胃之氣,增加正氣,為寒冷天氣的到來,做好準備,這在中醫,叫培土生金,因為脾胃是肺的母親。因此,此時再艾灸中脘或足三里,是再好不過的了。

 

今天“中藥養生聚焦:入秋艾灸養生要點”的話題資訊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,想要了解更多艾灸養生資訊就請關注艾菩蓉,一個專注為中醫養生行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、發展綜合服務、解決客戶提出要求的艾灸產品品牌。

    ? 版權聲明
    THE END
   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    點贊7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