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悉,出汗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,但是有兩種人出汗是不正常的,一種是太容易出汗,一種是不怎么出汗的人。因為出汗過多會損害心氣,擾亂虛火,導致體內活力不足;出汗太少,體內的水分和毒素無法及時消除。需要注意的是,隨著空調的普及,很多人在夏天都不怎么出汗,所以人體的氣機不能正常打開,會給健康帶來很大的隱患。中醫說:衛氣虛則多汗,營血虛則無汗。
為何氣虛多汗,血虛無汗
首先,這里的多汗不是盜汗,而是自汗,即醒來時經常出汗,尤其是活動后。多見于氣虛證或陽虛證。“陽”與“氣”常相提并論,表現在:神疲肢軟、少氣懶言、汗出畏風、容易感冒、或特別怕冷等癥狀。衛氣屬陽,行于脈外,如同衛士守護著體表,衛氣虛會致“衛表失固”,就相當于把大門打開,體內津液外泄,出現多汗,出汗根源在氣虛。營血屬陰,內有津液,如果營血虛了,我們體內的津液不足,就會出現無汗的癥狀。許多月經不調,比如經量少的女性朋友,一般都很難出汗,其實就是血虛。
還有一種夜間多汗,即盜汗,盜汗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,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。盜汗需分清是熱汗還是涼汗。
1、涼汗,乃陽虛所致
這類患者體內的陽氣不能促進體內的寒濕,所以睡眠會很累,而體內的寒濕重,需要排除寒氣來保護陽氣。睡覺后陽氣入體,將體內的寒濕逼出來了而出汗。
2、熱汗,乃陽郁或陰虛所致
體內陽氣沉積引起的盜汗,由于睡后陽氣進入人體,運行不暢,抑郁化熱,肝氣郁結,也會引起陽氣郁結,與氣的運行密切相關。雖然說汗證分虛實,但一般汗癥多屬虛證,熱汗以氣虛、陽虛為主;盜汗以陰虛、陽虛為主;無汗以血虛為因。小兒汗證的發生,也多由體虛所致。
所以補虛是其基本治療原則,營衛失調者調和營衛,氣陰虧虛者益氣養陰,血虛者艾灸補血。而艾灸具有對陰陽、氣血的雙向調節作用,不僅可以調理多汗、盜汗,同時還可調理少汗、無汗癥狀。